【Breaking 四大基本動作】
Breaking 主要由四種基本動作組合演繹,分別為:
1. TopRock (搖滾步)
2. Footwork (排腿)
3. Freeze (定點)
4. Powermove (大地板動作)
每個基本動作種類,會再細分不同難度、風格的招式,而每個 B-boy、B-girl 會根據自己的風格與能力,跳出專屬自己的舞步。
知識補充:跳 Breaking 的男性舞者,簡稱 B-boy;女性舞者簡稱 B-girl。
【四大基本動作之一:TopRock】
TopRock 搖滾步,通常是 Breaking 的重要起勢,用來開場或是其他動作 (例如地板動作) 的熱身環節。它是屬於站立姿勢進行的舞步,著重舞者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與風格。
常見 TopRock 經典動作
- Two-Step,俗稱大老鷹
- Indian-step (aka cross over) 印地安步
#TopRock入門一點都不難
#適合入門的Breaking學習者
【四大基本動作之二:Footwork】
Footwork 排腿,是用手做支撐,以蹲姿或其他貼近地面的姿勢,完成複雜的步法。由於 Footwork 非常貼近地面,常被人誤以為是在地板上翻滾的動作。Footwork 需要有好的形式、流動性、原創性且在節拍上完成。
常見 Footwork 經典動作
- Six-step,俗稱六步排腿
- CC (Crazy Commandos),瘋狂交換
其他還包含 3 steps、Coffee-Grind、 Sweep 等
#六步排腿被視為排腿的基礎
#排腿是霹靂舞中最經典的動作
#追求快速且大弧度的掃腿動作
【四大基本動作之三:Freeze】
Freeze 定點,如字面表達:在確定的時間內停止的運動。好的 Freeze 反而會讓流動更加動態、並具刺激性的視覺衝擊,使得這部分往往讓觀眾反應最為激烈!而許多 B-boy、B-girl 會以 Freeze 作為最後的收尾動作!
常見 Freeze 經典動作
- Chair Freeze
- Nike Freeze
其他還包含 Baby-Freeze、Side-Freeze、Halo-Freeze、Air-Freeze 等。
#Freeze就是定越久越高潮
【四大基本動作之四:Powermove】
Powermove 大地板動作,是極具動感、技術、力量,近乎極限的地板動作。評審通常以難度、成功率、力量使用效率等方式,來判斷 Powermove 的好壞。
常見 Powermove 經典動作
- Windmill 風車
- Flare (Thomas) 鞍馬(湯瑪士迴旋)
其他還包含 Headspin (頭轉)、Halo、Air-Flare、Swipe 等。
***直播影片裡有一個小小的錯誤,我講反了,應該是:
Mind (心) --> Artistic Quality
Soul (靈) --> Interpretive Quality
——————————————————
1. BREAKING 走向奧運的脈絡?
大概是在 2017 年年初左右,WDSF 世界舞蹈總會向 IOC 世界奧會提出建議及選擇,將多種舞蹈項目納入新興奧運項目,最後 IOC 世界奧會選了霹靂舞,這項非 WDSF 世界舞總所熟悉的舞蹈。 因此才會出現霹靂舞界的一陣喧嘩,於是 WDSF 跳脫以往的奧會模式,開始與國際的民間霹靂舞組織合作,我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籌備青年奧運的幕後團隊。當年世界奧會在全世界挑選了三個國家,德國的 BOTY 作為歐洲及非洲的資格賽,美國的 Silverback Open 作為北美及中南美洲的資格賽,台灣的 Taipei Bboy City 則作為亞洲及大洋洲的資格賽,透過這三場資格賽選出的選手在 2018 年來到日本川崎的 WDSF 青年霹靂舞世界錦標賽,最後才能選出大約 12男 12女前往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青年奧運。
舉辦青年奧運霹靂舞的成功墊定了 IOC 承認霹靂舞的基礎,一項受大眾年輕族群喜愛的新興項目。2019 年,另一個更重要的里程碑及使命交付於我,全世界第一場奧運等級的 WDSF 世界霹靂舞錦標賽,舉辦在中國南京,我被聘為顧問/裁判/執行總監,於是召集四位具有國際活動的工作夥伴,總共五個台灣人,前往中國南京,一手扛下整場賽事的主辦權,活動雖然仍有許多地方可以改進做到更好,但也算是圓滿成功地完成,墊定了霹靂舞邁向 2024 巴黎奧運的第二步。而後,同年九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也成功地將霹靂舞加入了許多極限運動項目的 World Urban Games 體育賽事,霹靂舞離奧運又近了一步。 青年奧運及 WDSF 世錦賽這兩個重大的里程碑,確實讓 IOC 在 2020 年12月宣佈霹靂舞正式納入 2024 巴黎奧運,寫下歷史性的一刻!
【歷經七年,霹靂舞才正式進入奧運項目】
你知道嗎?霹靂舞是和拉丁舞、啦啦隊等舞蹈風格比較後,才被挑選加入奧運項目中,而其中經歷了超過七年的時間、合作舉辦了多場資格賽,才能登上巴黎奧運!
- 2017 年台灣、德國、美國舉辦青年奧運霹靂舞資格賽。
- 2018 年阿根廷夏季青年奧運納入霹靂舞項目。
【2020 年,正式宣布 Breaking 納入奧運項目】
- 2019 年中國南京舉辦第一場奧運等級的 WDSF 世界霹靂舞錦標賽
- 2020 年正式宣布霹靂舞納入巴黎奧運
2. 台灣的奧運資格賽目前進度?
其實應該是說「台灣邁向奧運參賽資格的進度」。前面提到,WDSF 世界舞總原先並非是霹靂舞人所運作的國際組織,而是國標舞,即使在全球有 100多個會員國,但用想的也知道,國標舞與街頭出生的霹靂舞格格不入,因此在一開始有非常多的衝突點,國家體育法及奧會模式下必須對接的體育署、中華奧會、單項協會(體協),讓霹靂舞人真的是費盡千辛萬苦,而台灣管霹靂舞的單項協會就是以國標舞為主的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簡稱中華舞總 CTDSF)磨合的過程真的相當不容易。總之,好不容易在 2019 年,霹靂舞人終於順利在中華舞總內,依照國體法及中華舞總母法組成了霹靂舞委員會。但要成為霹靂舞委員會的委員,一般程序,你必須先繳入會費及年費給中華舞總,再每年繳年費,然後按照規定及限定席次才有機會成為霹靂舞委員會的委員,並無給薪資不計報酬地幫國家的霹靂舞發展規劃、幫霹靂舞選手發聲,這是我們國家的國體法,再艱難,為了我們一生最愛的霹靂舞,都要想辦法走出一條屬於霹靂舞人的路。
霹靂舞委員會在 2020年歸劃了七場積分賽,也成功地擬定了一套接近奧運評審系統的機制,選出了台灣史上第一次正式的街舞霹靂舞國手,接下來他們要前往 2021 年的 WDSF 世錦賽(原定於中國南京舉辦,因為中國買授權,所以再次舉辦於中國。但因爲隔離政策較嚴格,所以改到 12/4 法國巴黎了)世錦賽拿到排名積分,才有機會參加明年在中國杭州的亞運以及在其他國家相關的積分賽,進而讓台灣選手拿到 2024 巴黎奧運的資格。而隨著越接近 2024 年的WDSF 系列認證賽事,拿到的積分也會越高,就越有機會前往 2024 巴黎奧運。
【台灣爭奪金牌?現在提前佈局與支持就有極大可能!】
過去台灣舞者除了在其他等級的 Breaking 賽事拿下世界第一!在世界最具權威與影響力的的 BOTY 世界大賽,台灣也多次拿到世界前三!
而台灣在這樣的強勁實力下,所面對到的敵人也不容小覷。日本、韓國、法國、俄羅斯都被視為奪牌熱門國,甚至中國也來勢洶洶。期待政府與企業的支持,將台灣奪牌從想像變為真實!
#貨真價實世界前三
#讓我們一起創造歷史
#希望企業或政府可以大力支持協助
3. 霹靂舞國家教練證照?
目前也是由體育署中華舞總認證,霹靂舞委員會審核。2019 年到 2020 年成功舉辦了兩場 C 級教練證照講習、一場 C 級裁判證照講習。(體協規定的收費不低,要一萬多元,因此在課程安排上,霹靂舞委員會非常用心地規劃,尤其是委員蘇老師跟主委小龍老師在專業上的付出。)只要加入中華舞總的團體會員都可以按照規定舉辦,收益與中華舞總拆潤。
4. 所以目前奧運 BREAKING 到底怎麼比?(賽制、評分方式?)
暫定主賽事是男子ㄧ對一及女子一對一,副賽事尚未確定,青年奧運的副賽事是 Bonnie & Clyde(男女混合 2vs2) 目前 IOC 世界奧會與 WDSF 世界舞總已經透過 Breaking 專業裁判顧問群擬定了一套評審標準及系統,甚至訓練裁判如何評分。Breaking 舞者在舞台上的各種表現,Crash (失誤)、Blow up (爆招)、Repeat (重複性)、Bite (抄襲) 等都會影響大眾所認知的 “分數”,但其實在這個裁判系統裡不是用給分數的概念,因為很難定義給分數這件事,而是用 Vote (票數)的概念,例如第一 Round,多少裁判給 A 選手,多少裁判給 B 選手,票多者勝出。
而這套評審系統最重要的就是協助裁判有系統並有根據性地判斷,要將票給 A 或 B 選手。 而過程中依照什麼標準進行評分呢?大致上分三個層面 Body(身)、Mind(心)、Soul(靈)。霹靂舞是用運動員/藝術家的身體、頭腦及心靈,進行技能並進的文化活動,再配上 DJ 即興的音樂,勝負本來就很難判定,裁判必須要有日積月累的經驗值。透過身、心、靈這三個重要的層面,分別可以發展出 Physical Quality、Artistic Quality 、Interpretive Quality 三大項評審標準,在這三大項標準中分別有:技巧、身體語言、身體控制、空間控制、力量、速度、變化、基礎、回應、即興創作力、舞台表現、自信心、人物特性、風格、表演張力、音樂性等因素,都是每一位選手需要被檢視的能力。 其實和傳統 Breaking 比賽中,裁判們要看的內容是一樣的,只是透過合理性、邏輯性、有依據的解釋及一整套的裁判訓練教育,加上科技研發出來的工具來進行體育賽事中一般大眾所認為的評分。
【從大眾認知依據推向頂尖評斷標準:Breaking 怎麼評分?】
Breaking 或是其他舞蹈類型,怎樣才能比出高低?
在比 Breaking 的時候,裁判不是用「給分數」而是以「投票數」來決定。舉例來說,每一輪比賽中,當 A 選手比 B 選手獲得更多票數,就能取得勝利。
那投票選擇上的標準評分為何?
Breaking 兼具運動員和藝術家的身體、頭腦及心靈,再配上 DJ 即興的音樂。裁判必須累積大量經驗後,以三個層面 Body (身)、Mind (心)、Soul (靈) 進行評分。
Body (身) --> Physical Quality
Mind (心) --> Artistic Quality
Soul (靈) --> Interpretive Quality
在這三大項標準中包含:技巧、身體語言、身體控制、空間控制、力量、速度、變化、基礎、回應、即興創作力、舞台表現、自信心、人物特性、風格、表演張力、音樂性等因素,都是每一位選手需要被檢視的能力。
5. 還有其他我們需要認識或是知道的重要推手或人物嗎?
BOTY 的主辦人 Thomas 在 2018 年青年奧運整個 project 領導有方,我也是因為他才加入。還有日本的 Bboy KATSU,舉辦在川崎的 WDSF 青年霹靂舞世界錦標賽,以及我附上的這張團體照,都是曾經或現在霹靂舞納入奧運這條路上的幕後團隊及推手。
奧運相關單位權責?
1. 教育部體育署
2. 中華奧會 NOC
3.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 (CTDSF 中華舞總)
4. 霹靂舞委員會 (特別單位)
——————————————————
***「霹靂舞委員會」--- 請問目前有哪些協會組成?
依照國體法及舞總母法的規定,不同年資、全國性、地方性,各有不同的席次及入委員會的方式。以下為各協會代表名單,但正確或詳細的名單不一定和中華舞總官網更新的速度及認知相符。
1.台灣街舞文化推廣協會 (我本人、蘇志鵬老師、包子老師)
2.中華民國霹靂舞協會 (阿東老師、小含老師)
3.台灣表演藝術文化發展協會 (巧克力副主委、呂布老師)
4.中華民國街舞運動推廣協會 (柏青老師)
5.中華民國街舞藝術文化推廣協會 (小龍主委)
6.臺中市街舞者協會 (Boris 老師)
7.嘉義市街舞者協會 (哈利老師)
備註: ***霹靂舞委員會也有其他席次是由選手、中華舞總秘書長、副秘書長及中華舞總資深會員組成。)
6. 接下來有什麼進度跟規劃?
其實我在 2020.10.15 已辭去台灣的霹靂舞委員會主委,有名無實地離開了委員會將近一年的時間,一直到最近2021.08.09 才又回霹靂舞委員會和大家一起努力奮戰(私人原因,但冗長)所以我沒什麼資格講大話或規劃進度,只希望能和老中青霹靂舞人團結將台灣選手送出去,這是我一生最愛的藝術,現在已經納入奧運正式體育項目,在 2024 巴黎奧運為國家拿下好成績,讓更多人參與街舞霹靂舞這項運動/藝術/文化。
【霹靂舞就是 Breaking】
事實上,霹靂舞是街舞眾多風格的一種,但因為發源最早,同時也具備強烈視覺感受和競技性,即便一般人不懂,也會有許多人圍觀舞者的表演。
***其他網友發問的解答:
1.霹靂舞和街舞都是在說同一種嗎?
霹靂舞 (Breaking) 是街舞的其中一種風格,也是嘻哈文化中四元素最早的舞蹈。簡單來說,街舞發展至今,可能有數十種風格,Popping、Locking、Hip Hop、Jazz Funk、Waacking、Street Jazz、House、Krump、Dancehall、Choreography 等,而霹靂舞 Breaking 是其中一種。
2.這個項目為什麼台灣人特別有優勢?
霹靂舞不需要高大的身材,壯碩的身體,我們從街舞強國常勝軍日、韓,就可以看出,其實亞洲人的身材是佔優勢的,加上民風自由的台灣,培養出很多創意人才,霹靂舞很需要這方面的養分,不單單只是靠更難、更好、更快、更強,尤其音樂性也是其中很重要的致勝因素,台灣舞者在國際上的水平一直都不差,大比賽拿過世界前三,中小型比賽也拿過世界冠軍,只要好好準備,政府企業多方扶持及支持,奪牌是有機會的。
【台灣街舞發展 20 幾年,到了納入奧運項目,才逐漸獲得認同】
長久以來,「街舞」、「霹靂舞」被視為不學好、危險傷身等刻板標籤,父母輩不認同與既定印象下,想學舞的年輕一輩都是靠著熱情,偷偷摸摸的學習。
如今,父母終於願意把「街舞」、「霹靂舞」當作「鋼琴」、「繪畫」、「語言」等才藝看待;2021 的現在,大家能夠看到「這就是街舞」等選秀節目、「舞力全開」等以跳舞為題材的電影。
具備系統的學習及具體動作引導,Breaking 不僅是體育項目中地板藝術的終極表現、更是未來在世界創下奧運奪金歷史的最佳培養項目。
3.你一輩子都為了舞蹈而生,在文化和價值觀上有沒有看到什麼變化?
我小時候跳街舞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不愛唸書的孩子,標新立異、在路邊跳街舞的髒小孩,用身體跟衣服在地上拖地,也不被長輩支持。記得以前練頭轉,背包會掛著一個頭轉帽,只要被我爸發現,就會被他拿頭轉帽揍,有一次還直接打到住院。但現在,體育方面,被納入奧運,跳街舞已經是國手。娛樂方面,不只電影題材,各種街舞甚至是嘻哈選秀節目「這就是街舞」、「大嘻哈時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藝術方面,街舞早就進入國家音樂廳/戲劇廳的殿堂,在歐洲,劇場式的街舞演出,早已行之有年。文化方面,更不用多說,疫情前正常生活,每週大大小小街舞活動更是多到參加不完,自己更是每週出國擔任世界各賽事活動的嘉賓。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街舞,能夠有今天,都要歸功很多前輩的功勞,再加上年輕新秀的力量;街舞,我認為很有可能是當今全球最多人從事的舞蹈。